書名:算股達人的翻倍成長投資術

作者:陳喬泓

2018年12月初版一刷

2019月1月初版二刷

作者原是一般受薪階級的上班族,靠著閱讀自學發展成一套自己的選股策略,偶爾會在YT上看到作者分享選股的經驗,對於靠自學就成為投資達人著實令人嚮往,書中提到本益成長比和總報酬本益比都不是太艱深的數學,但難度在於如何預估企業未來的獲利,雖然作者有分享訣竅,但我自己覺得蠻難實踐的。

摘錄其中分享之

大綱

善用八大法則,篩出潛力標的

檢視公司體質,增加持股信心

擬定投資策略,奠定致勝基礎

 

 善用八大法則,篩出潛力標的

1. 近5年營業收入正成長

未來3~5年以上的成長幅度,能夠維持在每年10%~15%以上的成長幅度,就是我們的首選標的。但,如果現在找不到符合條件的標的,退而求其次,在本益比夠低,殖利率高於平均值的前提下,找出營收年複合成長率5%~10%的股票。買進後,透過每個月10日所公告的月營收來觀察公司目前的現況,只要月營收持續成長,就可以續抱。避開產業容易大起大落的景氣循環股。

2. 近5年稅後淨利正成長

著重稅後淨利的成長性而非爆發性,買進近5年稅後淨利正成長是首選,若看好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最多能接受過去5年中,有一個年度比前一個年度衰退,但年複合成長率最少5%以上。每股盈餘容易失真,觀察企業獲利成長應該以稅後淨利為主。

3. 本益比低於15

我偏好買進本益比低於市場平均值的股票,從過去投資經驗來看,大約是本益比低於15倍,甚至接近10倍左右的個股。當獲利符合預期時,能夠享受股價大幅漲漲所帶來的利潤:當企業獲利不如預期時,則會產生很好的保護傘功能。個股出現極低本益比,需探究原因以免錯估股價。在企業具備高成長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買進本益比高於15倍以上的個股。

4. 股東權益報酬率15%以上

觀察該企業過去至少5ROE表現,最理想是以下兩種情況:過去幾年ROE表現穩定,年度平均有12%~15%以上的水準;另一種是ROE原本不高,或許只有8%~10%,但是逐年成長,且預估不久的將來,ROE能成長15%~20%以上。在正常情況下,第二種比第一種更吸引人。要留意ROE的成長來源,檢視時應和負債一起比較,確認ROE成長是來自於公司獲利的提升。負債比最好不要超過50%;另也要檢視是否有一次性的業外收益。當ROE持續上漲時,千萬別輕易賣股。

5. 毛利率15%以上

高毛利代表競爭優勢,較能避開產業惡性競爭,不同產業差異很大,應找同產業類股比較,透過毛利率篩選,可以避開景氣循環股。除了營收成長外,如果能夠搭配毛利率的不斷提高,會發揮相乘作用,讓稅後淨利有機會大幅成長。

6. 近5年現金股利正成長

能夠連續每年增加現金股利的公司,通常獲利不斷成長是基本的,公司自由現金流量也必須良好,加上企業不需要大量資本支出。相反的,如果一檔股票獲利表現優異,現金股利配發卻不太穩定;或盈餘有增加股利卻異常減少,這可能是一種警訊。另一種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獲利表現優異、現金股利持續增加,之後成長動能趨緩,盈餘無法再創高,股利配發下滑,甚至減少,幾乎可以確定股價往往也會開始走下坡。

7. 本益比成長低於0.75

當你沒辦法了解一檔股票的真正價值時,所有的進出都會變成憑感覺。會很自然用買進價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當股價高於進場價格時,你會很高興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投資決策;當股價低於進場價格時,會很懊悔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其實,你進場的價格只能夠代表你的持有成本,與其他投資人以及股價的未來走勢,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一檔股票能夠享有高本益比,關鍵不在它處於什麼產業,而是該企業擁有過人的成長性。

(PEG)本益成長比=本益比÷預估未來稅後淨利成長率

在吉姆●史萊特『散戶兵法祖魯法則』一書裡的建議:

本益成長比

股價合理程度

動作

低於0.75(低於0.66倍更好)

股價被低估

買進

等於1

股價合理

空手者不買,持有者不賣

高於1.2

股價被高估

賣出

 

8. 預估未來淨利可望持續成長

在思考公司的未來淨利成長性時,投資人一定要知道「這家公司主要靠什麼賺錢」?屬於何種產業?產業有沒有持續性和成長性?在同產業中是否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消費者是否會長期依賴公司的產品或所提供的服務?而我們評估的標準有:未來幾年,企業的產品是否能創造更多的營收與淨利?是否可能陷入殺價競爭危機?一旦遭遇經濟衰退是否有能力安然度過等,唯有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才有可能進一步去預估公司的淨利能否逐年成長,以及成長的幅度有多大,也才能計算出未來可能的每股盈餘,以估算合理的買賣價位。

遠離兩種產業,降低賠錢機率:

  • 類型1、產業複雜性超過理解範圍。
  • 類型2、產業受景氣影響過深

從三個方向著手,提高預估公司或裡準確度:

  • 長期趨勢—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有用的資訊

通常一個趨勢的確立,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投資股票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趨勢向上的產業,再從產業中挖掘具備成長潛力的個股。

如:

越來越多女性朋友喜歡上瑜珈課Lululemon→代工廠儒鴻1476

臉書好友時常分享慢跑,我也買雙運動鞋加入→幫耐吉代工的豐泰9910

  • 公司高層說法—輔助判斷個股與產業前景

觀察公司高層對自家企業未來營運態度樂觀與否,是判斷公司未來營運的重要依據。要非常確定公司高層過去有良好的誠信,如果是誠信有問題的老闆一定要馬上剃除。從一年一度的股東會、證交所固定舉辦的法說會、業績發表會、年報中致股東報告書、以及打電話或寫信請教公司發言人。

  • 法人研究報告—了解外資機構看好或看壞理由

別太在意報告裡的目標價數字,不同券商對同一檔股票的看法也常常大相逕庭,重點應該放在研究員看好或看壞這檔股票的理由。研讀研究報告主要目的是獲取未知的資訊,如:預計全年展店家數、擴廠計畫時間表、新產能預計能增加多少年收等,只要對公司未來或利成長有實質貢獻都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點。

 

預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預估未來淨利可望繼續成長」是翻倍成長投資術的重中之重。「你必須盡可能大致的對,而不是精確的錯。」功課做得越足,未來出錯的機率就越少。

 

 

檢視公司體質,增加持股信心

  • 從經營者持股+融資比例,了解籌碼在誰手上

經營階層+大股東持股,比重至少要達25%,若能達30%以上更好。觀察持有400張以上大股東持股,最近1季是否持穩。在持股期間也要密切注意大股東有無交易。

  • 融資比例不超過5%,低於3%更好

根據經驗,有大漲潛力的股票,籌碼都相對乾淨融資餘額低。盡量避開融資餘額過高的股票,通常都代表短線投機客、散戶過多,股價容易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

  • 關注買盤來源,外資或投信持續加碼才有大行情
  • 首選股本小於30億,股價漲幅更驚人

股本小的公司,因為流通在外的籌碼少,一旦受到資金青睞股價相對容易拉抬。且股本小,成交量低,比較不受法人青睞,因此可以成為冷門飆股的機會比較高。一旦遇到行情修正,小型股跌幅將比大型股劇烈。

  • 透過負債比與利息保障倍數衡量企業還債能力

依產業屬性不同,負債比的標準也不相同。如中租ky5871和裕融9941和銀行產業負債比自然高於其他公司。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非流動負債裡的「長期借款」和「應付公司債」,因為它們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債務,通常希望兩者負債比不要過高,一般而言,有息的長期負債佔總資產比重<20%以下,一旦占比太高,所需支付利息就會大增,這部分可以從利息保障倍數觀察:

  • 利息保障倍數=EBIT稅前息前淨利÷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是用來評估,公司賺來的盈餘是否能償還負債的利息,是用來衡量企業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倍數越高,代表債務人之付利息的能力越高;利息保障倍數逾20倍,代表財務狀況穩健;換句話說,利息應該控制在稅前息前淨利的5%以內。市場大部分說法是5倍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數算合格。相較於負債比的高低,利息保障倍數更值得觀察。

  • 從流動比和速動比,輔助觀察企業償債能力

原則上,選擇負債比低於50%,流動比在150%以上,速動比在100%以上、利息保障倍數在20倍以上,會加深我的持股信心。

  • 分析現金流量表,掌握企業資金實際流向
  1. 營業活動現金流最好大於或接近稅後淨利。通常我會觀察近5年營業活動現金流的表現(5年平均營業活動現金流>近5年平均稅後淨利),代表公司確實有受到來自本業的現金,但是如果綜和損益表長期有獲利,營業活動現金流卻呈現負值或實際流入很少,就代表財務結構有問題。
  2. 投資活動現金流最好維持在營業現金流的6成以下。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的金額,不宜高於營業活動現金流入的金額,否則就代表企業的獲利不足以應付投資支出。近5年投資活動現金流維持在近5年營業活動現金流的6成以下,是比較理想的。
  3. 成長型公司允許適度融資增加現金流入。
  4. 本期現金流維持正數且逐年淨成長。除了檢查本期產生現金流是否為正數外,若為負數要找出原因;也要檢核最近幾年的期初與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的變化,通常具備投資價值的企業,長期的期初現金與期末現金會呈現續淨成長的態勢。反之,若逐年遞減,就代表企業營運動能不佳,籌資能力也有問題。
  • 看懂三種股價線圖,輕鬆辨識飆股長相

創新高—高點修正後量縮,蓄積動能突破前高。

盤整向上—趁盤整時布局,待籌碼湧入坐享獲利。

創高拉回—基本面佳,漲多拉回整理後挑戰前高。

 

 

 擬定投資策略,奠定致勝基礎

計算總報酬本益比,找出攻守兼備好標的

總報酬本益比的概念出自「約翰聶夫談投資」一書,是作者約翰聶夫用來評估股價是否值得進場的重要依據:

總報酬率=盈餘成長率+收益率(殖利率)

總報酬本益比=總報酬率÷本益比

總報酬本益比

股價合理程度

策略

高於1.2(高於1.6倍更好)

股價被低估

買進

0.8~1.2

股價合理

空手者不買,持有者不賣

低於0.8

股價被高估

賣出

總報酬本益比與本益成長比唯一不同處在於,總報酬本益比加計收益率。有些投資人或許會覺得,計算盈餘成長率有些難度,因為影響未來獲利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但是,收益率的預估相對容易,只要企業獲利穩健,並且參考過去的配息率,就可以掌握。未來淨利的表現有其不確定性,投資人對於盈餘成長率的預估,允許有一定的落差。

 

個股總報酬本益比大於台股平均值2倍時可買進

以本益成長比來說,著重在企業的獲利成長性,適合用來評估業績持續大幅增長的公司,尤其具成長爆發力且股本小的中小型個股,如果用來評估金融物或原物料股就不適合。有些企業因為股本大或產業屬性的關係,或許沒有高速成長的條件,但公司營運表現一直很穩健,產業前景也很明朗,或許盈餘成長率平均有8%~12%的水準,再加上穩定的配息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總報酬本ˇ益比的公式進行評估,更能適時不足本意成長比的不足。

 

三大最佳賣股時機,讓帳面獲利落袋為安

時機1. 當股價到達設定的目標價

很多時候股價強勢大漲,都是伴隨企業的獲利大幅成長,或對未來展望正向樂觀,因此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檢視企業營運狀況。如果上漲是來自於超高的盈餘成長率,或許有需要進一步上調目標價;如果單純只是資金買盤推升股價,我會選擇落袋為安。將資金分成3~5分分批出場。

時機2. 預期公司未來獲利衰退

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大致可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買進決策一開始就錯誤,你可能漏掉某個環節,導致你對企業前景過度樂觀,也可能是因為股價的大漲讓你對於公司未來展望過分充滿信心,而做出錯誤判斷。這時候就應該要選擇出脫持股,即便是虧損。

第二種:持有股票一段時間,公司獲利狀況在預期之中,股價也反應利多而持續上揚,直到某一天,公司的獲利不再成長,這時候就要獲利了結,不要戀棧。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審慎評估獲利下滑只是單一季度,還是未來營運都會受到衝擊?比如匯兌損失、保留盈餘稅、季節性營收衰退、產品開發投入生產機台導致折舊攤提影響毛利率等都是屬於短期因素。

如果是因為市場需求明顯下滑、出現強而有力的競爭者、公司業務與未來環保法令背道而馳、產業出現削價競爭、公司產品被取代等,都是屬於重大利空事件,評估過後如果認定會對公司營運帶來深遠影響,一定要盡快出場。

時機3. 找到更有潛在的獲利標的

盡可能減少進出次數,但如果有顯而易見的原因或者在計算兩檔股票的價值,有超過3成的溢價空間,才考慮換股。

 

堅守4原則,讓停損變成華麗轉身

原則1. 當初買進股票的理由消失

股票下跌的理由有很多,但是賣出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企業營運狀況開始走下坡,除此之外,都不是停損的理由。

原則2. 謹慎選擇進場點,不再高益比時進場

原則3. 適度分散持股,切勿重壓一檔標的

原則4. 擬定適合自己的停損策略

擬定策略後須嚴格執行,硬凹只會擴大虧損。

 

投過資產配置,集中火力讓資金迅速翻倍

分散持股不代表安全,若無研究依然有投資風。。將資金集中於優質標的,才能快速累積獲利

過於分散持股的投資人,長期績效很少能勝過大盤,大部分檔數(超過90%以上),報酬率都會落後大盤,因此對於喜歡分散持股的投資人,我會建議直接買0050

在配置成長股時,可以參考以下2個原則:

原則1. 依看好程度分配不同資金比重

理財暢銷書「下重注的本事:當道投資人的高勝算法則」裡提到凱利公式計算出:風險與獲利中,把握下注最大化的資金比率,也就是交易金額應該占投資組合多少比重,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預設的獲利目標:

可供投資的機會

資金配置

1

20%

2

17%

3

15%

4

14%

5

11%

6

9%

7

8%

8

6%

總計

100%

我會把超過50%的資金,集中在最看好的3個投資標的上,前5個看好的投資標的會占整個投資組合的7成資金。

 

原則2. 每檔個股投入相同資金比重

可以採用平均原則,這個方法可以解決原則1可能會發生的低持有比重個股,表現卻比較好的問題。

集中持股是否代表風險相對高呢,答案是未必。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若持有8檔以上的股票,並把投資組合分散到4-5種產業,由於每個部位彼此間的相關度很低,因此波動就會顯著下降,風險就會得到一定程度控制。

本金小於100萬的投資人,持股檔數勿超過5檔;若在500萬內,持股不要超過8檔;若資金超過1000萬,持股10檔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